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藥瓶、保健品中的乾燥劑

和信醫院藥劑科組長姜紹青答覆、黃筱珮採訪 問:網路上有一則消息說:根據美國國家藥典( USP ) 規定,藥品、保健品一旦開罐,罐內所附的棉花和乾燥劑,就必須立刻丟棄,否則它們會因吸附水氣,成為藥罐 內的一項污染源!我從未聞這項「常識」,還以為乾燥劑可以繼續保持藥品乾燥,請問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 答:是的,藥罐內的棉花和乾燥劑,在開罐後就必須立刻丟棄 ! 否則可能吸附水氣,讓水氣留在藥罐內,反而易使藥品潮濕變質,而國人對這個常識相當缺乏。 藥罐未開封前,放置棉花的用意 有二,一是避免運送過程的碰撞,讓藥品粉化,二是阻止水氣進入;乾燥劑則是防止若有少量水氣進入藥罐時,可將其吸附。但藥罐一旦開封,這兩個「幫手」反而 會變成吸附水氣的「兇手」, ! 最好把它們丟掉,別繼續放在藥罐裡。 藥品怕光照、潮濕、高溫,一旦開封後,最好能夠放在乾燥箱內,是最理想的保存方式。最忌諱放在浴室、廚房等地方,這些潮濕的場所容易使藥品壞得快。有些民眾喜歡把藥品冰在冰箱內,不過,除非是強調需要冷藏的特殊藥品,一般藥品並不建議放冰箱;因一旦拿出來服用,再放回去,更容易潮濕。 還要提醒的是,藥品開封後最好盡速服用,不要長期存放。要注意的是,藥罐上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未開封」下的期限, 一旦開封後,保存期限就會縮短;因此,吃不完的藥別因為怕浪費而留下來,因為吃了變質藥品不但不會治病,還可能傷身。 常識 ! 你注意到了嗎? 根據美國國家藥典( USP! ) 規定,藥品一旦開罐,罐內所附的棉花和乾燥劑,就必須立刻 丟棄否則它們 會因吸附水氣,成為藥罐內的一項汙染源!

臺灣民間信仰 導讀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主要移民來自中國的福建、廣東等省分,流行於民間的文化基本上是閩、粵傳入的庶民文化。但在明鄭時代及清朝統統治時期,政府在臺灣設立學校、開科取士都以儒家學術為教材,所以社會上層以中國傳統思想及生活為規範,並透過祭典、戲劇等公開儀式或活動,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傳遞給庶民階層。 1896 年清朝割讓臺灣給日本,臺灣隨著日本的現代化而輸入許多西洋文明, 1945 年臺灣又回歸中華民國統治,美國式的民主自由觀念更席捲全臺,臺灣社會的多元與活潑,恐怕世界各國無出其右。 三月瘋媽祖、五月迎王爺、七月忙普渡,民間信仰的活動已成為當今臺灣庶民生活的主軸,在各種選舉場合,我們可以看到總統以降各級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候選人紛紛到廟宇上香、獻匾,甚至抬轎,好像不如此,選民就不會支持他們。各縣市政府為發展觀光,推出吸引觀光人潮的活動也脫離不了媽祖文化旅遊節、王船祭、保生(大帝)文化季等,讓神來幫政府;但相反的,臺灣百姓也會迎神出來對抗政府的行政措施,尤其是反抗政府設置焚化爐、掩埋場等公共建設。 2008 年總統大選有兩組候選人,有些媽祖廟負責人在媽祖神像前卜筊問哪一組當選?有趣的是:媽祖只有一個神,但不同的廟宇卻得到不同的答案,而且,答案支持的人選與廟宇負責人的政黨傾向相同。民間信仰影響臺灣如此深,已成為現代臺灣知識份子不可不修的課程。 「臺灣民間信仰」第一章概論,介紹民間信仰的本質與主要內涵、民國前政府祠祀的原則、國民黨時期的宗教政策、「監督寺廟條例」的主旨及施行。而臺灣曾受日本統治 50 年,日本如何規劃宗教政策?臺灣總督府如何管理、整頓臺灣寺廟?又國民政府遷臺後對民間信仰的政策等。同學必須瞭解古代政府訂定祭祀的對象有哪幾類? (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等孕育人類生命、文明及人類取材大自然。 (二)祖先。 (三)對人類文明發展、國家安定、社會建設等有重大貢獻的人。 哪種人符合建廟的資格? 第二章民間信仰的行為,從一般華人信仰行為如祭祀祖先、地基主等,可以看出華人家庭本身就是一個信仰的小天地,從家庭到社區,又變成一個更大的信仰天地,再擴展至縣、府等層級。本章與上一章相呼應,第一章講的是由上到下,由政府到民間;而本章則是由民間家庭到政府,民間信仰活動最後變成百姓生活的年中行事。信仰行為也包含了人與神溝通的各種不同方式。

南港聖靈宮 四十週年宮慶

南港聖靈宮 (農曆3月18) 四十週年 宮慶 活動 相簿: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15337729900943944602/albums/5890216386848006529?hl=zh-TW&partnerid=gplp0